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及说明的通知
发改投资规〔2023〕304号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政协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直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
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巩固和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提升我国投资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和水平,根据《政府投资条例》《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等规定,在2002年《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基础上,我委研究制定了《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通用大纲(2023年版)》《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2023年版)》和《关于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的说明(2023年版)》(以下分别简称《通用大纲》《参考大纲》和《编写说明》)。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提升投资决策科学化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投资,高质量的投资需要高质量的决策。可行性研究是投资决策的核心环节,加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提升投资决策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通用大纲》《参考大纲》和《编写说明》是指导有关方面开展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指南,也是加强和改进投资项目决策管理的载体。要以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实施为契机,推动各有关方面高度重视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更加注重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更加注重把握可行性研究的重点,更加注重防控项目建设实施风险,切实提升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和投资决策的质量,为扩大有效投资,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区分项目性质,实施好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适用于我国境内各行业各类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是投资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其中,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原则上应按照《通用大纲》进行编写,并作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审批政府投资项目的基本依据。《参考大纲》主要是在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基础上,引导企业重视项目可行性研究,加强投资项目内部决策管理,促进依法合规生产经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编写说明》是对大纲的解释和阐述。在编写、审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同时借鉴和参考使用大纲及说明有关内容。
在编写具体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可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大纲所要求的内容予以适当调整。对于建设内容单一、投资规模较小、技术方案简单的项目,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简化大纲中的有关内容。对于重大或复杂项目,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正文之前形成摘要,综述项目概况、可行性研究过程、主要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三、兼顾行业特点和要求,细化优化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
《通用大纲》和《参考大纲》是对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内容和深度的一般要求和基础指引。为更好适应不同行业领域的特点和要求,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可参照编写大纲,在征求我委意见、反映行业特殊性,并根据实际需要对编写大纲有关内容进行合理调整的基础上,制定适用具体行业或领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或实施细则。
四、加强跟踪反馈,建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动态调整机制
各方面对《通用大纲》《参考大纲》和《编写说明》的意见建议,请及时收集、认真整理并反馈我委。我委将建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并结合各方面反馈意见,适时予以修订。
本通知有关内容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自5月1日起施行。此前有关规定与本通知要求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3年3月23日
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通用大纲
(2023年版)
一、概述
(一)项目概况
项目全称及简称。概述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和规模(含主要产出)、建设工期、投资规模和资金来源、建设模式、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绩效目标等。
(二)项目单位概况
简述项目单位基本情况。拟新组建项目法人的,简述项目法人组建方案。对于政府资本金注入项目,简述项目法人基本信息、投资人(或者股东)构成及政府出资人代表等情况。
(三)编制依据
概述项目建议书(或项目建设规划)及其批复文件、国家和地方有关支持性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主要标准规范、专题研究成果,以及其他依据。
(四)主要结论和建议
简述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建议。
二、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简述项目立项背景,项目用地预审和规划选址等行政审批手续办理和其他前期工作进展。
(二)规划政策符合性
阐述项目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专项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重大规划的衔接性,与扩大内需、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碳达峰碳中和、国家安全和应急管理等重大政策目标的符合性。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
从重大战略和规划、产业政策、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单位履职尽责等层面,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时机的适当性。
三、项目需求分析与产出方案
(一)需求分析
在调查项目所涉产品或服务需求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产品或服务的可接受性或市场需求潜力,研究提出拟建项目功能定位、近期和远期目标、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总量及结构。
(二)建设内容和规模
结合项目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等,论证拟建项目的总体布局、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确定建设标准。大型、复杂及分期建设项目应根据项目整体规划、资源利用条件及近远期需求预测,明确项目近远期建设规模、分阶段建设目标和建设进度安排,并说明预留发展空间及其合理性、预留条件对远期规模的影响等。
(三)项目产出方案
研究提出拟建项目正常运营年份应达到的生产或服务能力及其质量标准要求,并评价项目建设内容、规模以及产出的合理性。
四、项目选址与要素保障
(一)项目选址或选线
通过多方案比较,选择项目最佳或合理的场址或线路方案,明确拟建项目场址或线路的土地权属、供地方式、土地利用状况、矿产压覆、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情况。备选场址方案或线路方案比选要综合考虑规划、技术、经济、社会等条件。
(二)项目建设条件
分析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交通运输、公用工程等建设条件。其中,自然环境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泥沙、地质、地震、防洪等;交通运输条件包括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管道等;公用工程条件包括周边市政道路、水、电、气、热、消防和通信等。阐述施工条件、生活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依托条件等。改扩建工程要分析现有设施条件的容量和能力,提出设施改扩建和利用方案。
(三)要素保障分析
土地要素保障。分析拟建项目相关的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等土地要素保障条件,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论证分析,评价用地规模和功能分区的合理性、节地水平的先进性。说明拟建项目用地总体情况,包括地上(下)物情况等;涉及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说明农用地转用指标的落实、转用审批手续办理安排及耕地占补平衡的落实情况;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说明永久基本农田占用补划情况;如果项目涉及用海用岛,应明确用海用岛的方式、具体位置和规模等内容。
资源环境要素保障。分析拟建项目水资源、能源、大气环境、生态等承载能力及其保障条件,以及取水总量、能耗、碳排放强度和污染减排指标控制要求等,说明是否存在环境敏感区和环境制约因素。对于涉及用海的项目,应分析利用港口岸线资源、航道资源的基本情况及其保障条件;对于需围填海的项目,应分析围填海基本情况及其保障条件。对于重大投资项目,应列示规划、用地、用水、用能、环境以及可能涉及的用海、用岛等要素保障指标,并综合分析提出要素保障方案。
五、项目建设方案
(一)技术方案
通过技术比较提出项目预期达到的技术目标、技术来源及其实现路径,确定核心技术方案和核心技术指标。简述推荐技术路线的理由。对于专利或关键核心技术,需要分析其取得方式的可靠性、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标准和自主可控性等。
(二)设备方案
通过设备比选提出所需主要设备(含软件)的规格、数量、性能参数、来源和价格,论述设备(含软件)与技术的匹配性和可靠性、设备(含软件)对工程方案的设计技术需求,提出关键设备和软件推荐方案及自主知识产权情况。对于关键设备,进行单台技术经济论证,说明设备调研情况;对于非标设备,说明设备原理和组成。对于改扩建项目,分析现有设备利用或改造情况。涉及超限设备的,研究提出相应的运输方案,特殊设备提出安装要求。
(三)工程方案
通过方案比选提出工程建设标准、工程总体布置、主要建(构)筑物和系统设计方案、外部运输方案、公用工程方案及其他配套设施方案。工程方案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人民防空工程、抗震设防、防洪减灾、消防应急等要求,以及绿色和韧性工程相关内容,并结合项目所属行业特点,细化工程方案有关内容和要求。涉及分期建设的项目,需要阐述分期建设方案;涉及重大技术问题的,还应阐述需要开展的专题论证工作。
(四)用地用海征收补偿(安置)方案
涉及土地征收或用海海域征收的项目,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提出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应当包括征收范围、土地现状、征收目的、补偿方式和标准、安置对象、安置方式、社会保障、补偿(安置)费用等内容。用海用岛涉及利益相关者的,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等,确定利益相关者协调方案。
(五)数字化方案
对于具备条件的项目,研究提出拟建项目数字化应用方案,包括技术、设备、工程、建设管理和运维、网络与数据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以数字化交付为目的,实现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数字化应用方案。
(六)建设管理方案
提出项目建设组织模式和机构设置,制定质量、安全管理方案和验收标准,明确建设质量和安全管理目标及要求,提出拟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等推动高质量建设的技术措施。根据项目实际提出拟实施以工代赈的建设任务等。
提出项目建设工期,对项目建设主要时间节点做出时序性安排。提出包括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和招标方式等在内的拟建项目招标方案。研究提出拟采用的建设管理模式,如代建管理、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工程总承包(EPC)等。
六、项目运营方案
(一)运营模式选择
研究提出项目运营模式,确定自主运营管理还是委托第三方运营管理,并说明主要理由。委托第三方运营管理的,应提出对第三方的运营管理能力要求。
(二)运营组织方案
研究项目组织机构设置方案、人力资源配置方案、员工培训需求及计划,提出项目在合规管理、治理体系优化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措施。
(三)安全保障方案
分析项目运营管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提出劳动安全与卫生防范措施,以及项目可能涉及的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供应链安全的责任制度或措施方案,并制定项目安全应急管理预案。
(四)绩效管理方案
研究制定项目全生命周期关键绩效指标和绩效管理机制,提出项目主要投入产出效率、直接效果、外部影响和可持续性等管理方案。大型、复杂及分期建设项目,应按照子项目分别确定绩效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并说明影响项目绩效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
七、项目投融资与财务方案
(一)投资估算
对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所需投入的全部资金即项目总投资进行估算,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融资费用和流动资金,说明投资估算编制依据和编制范围,明确建设期内分年度投资计划。
(二)盈利能力分析
根据项目性质,确定适合的评价方法。结合项目运营期内的负荷要求,估算项目营业收入、补贴性收入及各种成本费用,并按相关行业要求提供量价协议、框架协议等支撑材料。通过项目自身的盈利能力分析,评价项目可融资性。对于政府直接投资的非经营性项目,开展项目全生命周期资金平衡分析,提出开源节流措施。对于政府资本金注入项目,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指标,评价项目盈利能力;营业收入不足以覆盖项目成本费用的,提出政府支持方案。对于综合性开发项目,分析项目服务能力和潜在综合收益,评价项目采用市场化机制的可行性和利益相关方的可接受性。
(三)融资方案
研究提出项目拟采用的融资方案,包括权益性融资和债务性融资,分析融资结构和资金成本。说明项目申请财政资金投入的必要性和方式,明确资金来源,提出形成资金闭环的管理方案。对于政府资本金注入项目,说明项目资本金来源和结构、与金融机构对接情况,研究采用权益型金融工具、专项债、公司信用类债券等融资方式的可行性,主要包括融资金额、融资期限、融资成本等关键要素。对于具备资产盘活条件的基础设施项目,研究项目建成后采取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实现项目投资回收的可能路径。
(四)债务清偿能力分析
对于使用债务融资的项目,明确债务清偿测算依据和还本付息资金来源,分析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等指标,评价项目债务清偿能力,以及是否增加当地政府财政支出负担、引发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等情况。
(五)财务可持续性分析
对于政府资本金注入项目,编制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计算各年净现金流量和累计盈余资金,判断拟建项目是否有足够的净现金流量维持正常运营。对于在项目经营期出现经营净现金流量不足的项目,研究提出现金流接续方案,分析政府财政补贴所需资金,评价项目财务可持续性。
八、项目影响效果分析
(一)经济影响分析
对于具有明显经济外部效应的政府投资项目,计算项目对经济资源的耗费和实际贡献,分析项目费用效益或效果,以及重大投资项目对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等所产生的影响,评价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二)社会影响分析
通过社会调查和公众参与,识别项目主要社会影响因素和主要利益相关者,分析不同目标群体的诉求及其对项目的支持程度,评价项目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在带动当地就业、促进技能提升等方面的预期成效,以及促进员工发展、社区发展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社会责任,提出减缓负面社会影响的措施或方案。
(三)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分析拟建项目所在地的环境和生态现状,评价项目在污染物排放、地质灾害防治、防洪减灾、水土流失、土地复垦、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敏感区等方面的影响,提出生态环境影响减缓、生态修复和补偿等措施,以及污染物减排措施,评价拟建项目能否满足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要求。
(四)资源和能源利用效果分析
研究拟建项目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含非常规水源)、能源、再生资源、废物和污水资源化利用,以及设备回收利用情况,通过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等指标分析,提出资源节约、关键资源保障,以及供应链安全、节能等方面措施,计算采取资源节约和资源化利用措施后的资源消耗总量及强度。计算采取节能措施后的全口径能源消耗总量、原料用能消耗量、可再生能源消耗量等指标,评价项目能效水平以及对项目所在地区能耗调控的影响。
(五)碳达峰碳中和分析
对于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在项目能源资源利用分析的基础上,预测并核算项目年度碳排放总量、主要产品碳排放强度,提出项目碳排放控制方案,明确拟采取减少碳排放的路径与方式,分析项目对所在地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影响。
九、项目风险管控方案
(一)风险识别与评价
识别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需求、建设、运营、融资、财务、经济、社会、环境、网络与数据安全等方面,分析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损失程度,以及风险承担主体的韧性或脆弱性,判断各风险后果的严重程度,研究确定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
(二)风险管控方案
结合项目特点和风险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项目主要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措施。重大项目应当对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调查分析,查找并列出风险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方案措施,提出采取相关措施后的社会稳定风险等级建议。对可能引发“邻避”问题的,应提出综合管控方案,保证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在采取措施后处于低风险且可控状态。
(三)风险应急预案
对于拟建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研究制定重大风险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及应急演练要求等。
十、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主要研究结论
从建设必要性、要素保障性、工程可行性、运营有效性、财务合理性、影响可持续性、风险可控性等维度分别简述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评价项目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效果和风险,提出项目是否可行的研究结论。
(二)问题与建议
针对项目需要重点关注和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十一、附表、附图和附件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相关规范要求,研究确定并附具可行性研究报告必要的附表、附图和附件等。
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
(2023年版)
一、概述
(一)项目概况
项目全称及简称。概述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和规模(含主要产出)、建设工期、投资规模和资金来源、建设模式、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
(二)企业概况
简述企业基本信息、发展现状、财务状况、类似项目情况、企业信用和总体能力,有关政府批复和金融机构支持等情况。分析企业综合能力与拟建项目的匹配性。属于国有控股企业的,应说明其上级控股单位的主责主业,以及拟建项目与其主责主业的符合性。
(三)编制依据
概述国家和地方有关支持性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企业战略、标准规范、专题研究成果,以及其他依据。
(四)主要结论和建议
简述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建议。
二、项目建设背景、需求分析及产出方案
(一)规划政策符合性
简述项目建设背景和前期工作进展情况,论述拟建项目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和市场准入标准的符合性。
(二)企业发展战略需求分析
对于关系企业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论述企业发展战略对拟建项目的需求程度和拟建项目对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实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项目市场需求分析
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和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拟建项目所在行业的业态、目标市场环境和容量、产业链供应链、产品或服务价格,评价市场饱和程度、项目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预测产品或服务的市场拥有量,提出市场营销策略等建议。
(四)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产出方案
阐述拟建项目总体目标及分阶段目标,提出拟建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明确项目产品方案或服务方案及其质量要求,并评价项目建设内容、规模以及产品方案的合理性。
(五)项目商业模式
根据项目主要商业计划,分析拟建项目收入来源和结构,判断项目是否具有充分的商业可行性和金融机构等相关方的可接受性。结合项目所在地政府或相关单位可以提供的条件,提出商业模式及其创新需求,研究项目综合开发等模式创新路径及可行性。
三、项目选址与要素保障
(一)项目选址或选线
通过多方案比较,选择项目最佳或合理的场址或线路方案,明确拟建项目场址或线路的土地权属、供地方式、土地利用状况、矿产压覆、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情况。备选场址方案或线路方案比选要综合考虑规划、技术、经济、社会等条件。
(二)项目建设条件
分析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交通运输、公用工程等建设条件。其中,自然环境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泥沙、地质、地震、防洪等;交通运输条件包括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管道等;公用工程条件包括周边市政道路、水、电、气、热、消防和通信等。阐述施工条件、生活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依托条件等。改扩建工程要分析现有设施条件的容量和能力,提出设施改扩建和利用方案。
(三)要素保障分析
土地要素保障。分析拟建项目相关的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等土地要素保障条件,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论证分析,评价用地规模和功能分区的合理性、节地水平的先进性。说明拟建项目用地总体情况,包括地上(下)物情况等;涉及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说明农用地转用指标的落实、转用审批手续办理安排及耕地占补平衡的落实情况;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说明永久基本农田占用补划情况;如果项目涉及用海用岛,应明确用海用岛的方式、具体位置和规模等内容。
资源环境要素保障。分析拟建项目水资源、能源、大气环境、生态等承载能力及其保障条件,以及取水总量、能耗、碳排放强度和污染减排指标控制要求等,说明是否存在环境敏感区和环境制约因素。对于涉及用海的项目,应分析利用港口岸线资源、航道资源的基本情况及其保障条件;对于需围填海的项目,应分析围填海基本情况及其保障条件。
四、项目建设方案
(一)技术方案
通过技术比较提出项目生产方法、生产工艺技术和流程、配套工程(辅助生产和公用工程等)、技术来源及其实现路径,论证项目技术的适用性、成熟性、可靠性和先进性。对于专利或关键核心技术,需要分析其获取方式、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标准和自主可控性等。简述推荐技术路线的理由,提出相应的技术指标。
(二)设备方案
通过设备比选提出拟建项目主要设备(含软件)的规格、数量和性能参数等内容,论述设备(含软件)与技术的匹配性和可靠性、设备和软件对工程方案的设计技术需求,提出关键设备和软件推荐方案及自主知识产权情况。必要时,对关键设备进行单台技术经济论证。利用和改造原有设备的,提出改造方案及其效果。涉及超限设备的,研究提出相应的运输方案,特殊设备提出安装要求。
(三)工程方案
通过方案比选提出工程建设标准、工程总体布置、主要建(构)筑物和系统设计方案、外部运输方案、公用工程方案及其他配套设施方案,明确工程安全质量和安全保障措施,对重大问题制定应对方案。涉及分期建设的项目,需要阐述分期建设方案;涉及重大技术问题的,还应阐述需要开展的专题论证工作。
(四)资源开发方案
对于资源开发类项目,应依据资源开发规划、资源储量、资源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研究制定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方案,评价资源利用效率。
(五)用地用海征收补偿(安置)方案
涉及土地征收或用海海域征收的项目,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确定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包括征收范围、土地现状、征收目的、补偿方式和标准、安置对象、安置方式、社会保障等内容。用海用岛涉及利益相关者的,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等,确定利益相关者协调方案。
(六)数字化方案
对于具备条件的项目,研究提出拟建项目数字化应用方案,包括技术、设备、工程、建设管理和运维、网络与数据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以数字化交付为目的,实现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数字化应用方案。
(七)建设管理方案
提出项目建设组织模式、控制性工期和分期实施方案,确定项目建设是否满足投资管理合规性和施工安全管理要求。如果涉及招标,明确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和招标方式等。
五、项目运营方案
(一)生产经营方案
对于产品生产类企业投资项目,提出拟建项目的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方案、原材料供应保障方案、燃料动力供应保障方案以及维护维修方案,评价生产经营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对于运营服务类企业投资项目,明确拟建项目运营服务内容、标准、流程、计量、运营维护与修理,以及运营服务效率要求等,研究提出运营服务方案。
(二)安全保障方案
分析项目运营管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提出安全防范措施,制定项目安全应急管理预案。
(三)运营管理方案
简述拟建项目的运营机构设置方案,明确项目运营模式和治理结构要求,简述项目绩效考核方案、奖惩机制等。
六、项目投融资与财务方案
(一)投资估算
说明投资估算编制范围、编制依据,估算项目建设投资、流动资金、建设期融资费用,明确建设期内分年度资金使用计划。
(二)盈利能力分析
根据项目性质,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估算项目营业收入和补贴性收入及各种成本费用,并按相关行业要求提供量价协议、框架协议等支撑材料,分析项目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构建项目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等指标,评价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并开展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根据需要分析拟建项目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的影响。
(三)融资方案
结合企业自身及其股东出资能力,分析项目资本金和债务资金来源及结构、融资成本以及资金到位情况,评价项目的可融资性。结合企业和项目经济、社会、环境等评价结果,研究项目获得绿色金融、绿色债券支持的可能性。对于具备条件的基础设施项目,研究提出项目建成后通过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模式盘活存量资产、实现投资回收的可能性。企业拟申请政府投资补助或贴息的,应根据相关要求研究提出拟申报投资补助或贴息的资金额度及可行性。
(四)债务清偿能力分析
按照负债融资的期限、金额、还本付息方式等条件,分析计算偿债备付率、利息备付率等债务清偿能力评价指标,判断项目偿还债务本金及支付利息的能力。必要时,开展项目资产负债分析,计算资产负债率等指标,评价项目资金结构的合理性。
(五)财务可持续性分析
根据投资项目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统筹考虑企业整体财务状况、总体信用及综合融资能力等因素,分析投资项目对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影响,包括对企业的现金流、利润、营业收入、资产、负债等主要指标的影响,判断拟建项目是否有足够的净现金流量,确保维持正常运营及保障资金链安全。
七、项目影响效果分析
(一)经济影响分析
对于具有明显经济外部效应的企业投资项目,论证项目费用效益或效果,以及重大项目可能对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等产生的影响,评价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二)社会影响分析
通过社会调查和公众参与,识别项目主要社会影响因素和关键利益相关者,分析不同目标群体的诉求及其对项目的支持程度,评价项目在带动当地就业、促进企业员工发展、社区发展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社会责任,提出减缓负面社会影响的措施或方案。
(三)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分析拟建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现状,评价项目在污染物排放、地质灾害防治、防洪减灾、水土流失、土地复垦、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敏感区等方面的影响,提出生态环境影响减缓、生态修复和补偿等措施,以及污染物减排措施,评价拟建项目能否满足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要求。
(四)资源和能源利用效果分析
对于占用重要资源的项目,分析项目所需消耗的资源品种、数量、来源情况,以及非常规水源和污水资源化利用情况,提出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和资源节约措施,计算采取资源节约和资源化利用措施后的资源消耗总量及强度。计算采取节能措施后的全口径能源消耗总量、原料用能消耗量、可再生能源消耗量等指标,评价项目能效水平以及对项目所在地区能耗调控的影响。
(五)碳达峰碳中和分析
对于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在项目能源资源利用分析基础上,预测并核算项目年度碳排放总量、主要产品碳排放强度,提出项目碳排放控制方案,明确拟采取减少碳排放的路径与方式,分析项目对所在地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影响。
八、项目风险管控方案
(一)风险识别与评价
识别项目市场需求、产业链供应链、关键技术、工程建设、运营管理、投融资、财务效益、生态环境、社会影响、网络与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风险,分析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损失程度,以及风险承担主体的韧性或脆弱性,判断各风险后果的严重程度,研究确定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
(二)风险管控方案
结合项目特点和风险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项目主要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措施。重大项目应当对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调查分析,查找并列出风险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方案措施,提出采取相关措施后的社会稳定风险等级建议。对可能引发“邻避”问题的,应提出综合管控方案,保证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在采取措施后处于低风险且可控状态。
(三)风险应急预案
对于拟建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研究制定重大风险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及应急演练要求等。
九、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主要研究结论
从建设必要性、要素保障性、工程可行性、运营有效性、财务合理性、影响可持续性、风险可控性等维度分别简述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重点归纳总结拟推荐方案的项目市场需求、建设内容和规模、运营方案、投融资和财务效益,并评价项目各方面的效果和风险,提出项目是否可行的研究结论。
(二)问题与建议
针对项目需要重点关注和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十、附表、附图和附件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相关规范要求,研究确定并附具可行性研究报告必要的附表、附图和附件等。
关于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的说明
(2023年版)
一、制定目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投资,高质量的投资需要高质量的投资决策,而可行性研究是投资决策的核心环节。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提升我国投资项目前期论证的质量和水平,实现投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强化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作用。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对项目前期工作的政策指导,巩固和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成果,推动投资高质量发展,根据《政府投资条例》《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等规定,在2002年发布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基础上,经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通用大纲(2023年版)》(以下简称《通用大纲》)和《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2023年版)》(以下简称《参考大纲》,两个大纲以下统称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供有关方面借鉴和参考。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是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内容和深度的一般要求。为更好适应不同行业领域的特点和具体要求,相关管理部门或机构可参照两个编写大纲,在充分反映行业特殊性、根据实际需要对两个编写大纲有关内容进行合理调整的基础上,制定适用具体行业或领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
二、适用范围
(一)适用领域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用于指导有关方面开展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适用于我国境内各行业各类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作为投资主体内部决策、政府审批和核准及备案、银行审贷、投资合作、工程设计、项目实施、竣工验收,以及项目后评价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其中,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原则上应按照《通用大纲》进行编写,以保障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质量,提升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参考大纲》在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基础上,主要是引导企业重视项目可行性研究,加强投资项目内部决策管理,促进依法合规生产经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适用人群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是指导全国投资项目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主要面向投资建设领域从事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员,也可供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投资管理工作,银行等金融机构负责投资决策和信贷融资决策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
(三)具体项目适用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是对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内容和深度的基础性要求。项目单位、工程咨询机构等主体在编写具体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可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对两个大纲所要求的内容予以适当调整。比如,若论证的项目不涉及编写大纲中的部分内容,可在说明情况后不再予以详细论证;对于编写大纲未涉及的内容,必要时应结合行业特点进行论证。对于建设内容单一、投资规模较小、技术方案简单的项目,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简化编写大纲中的有关内容;对于重大或复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正文前面可以形成摘要,综述项目概况、可行性研究过程、主要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三、原则要求
(一)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
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注重发挥宏观战略、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引领作用。同时,要立足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借鉴可持续发展要求,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环境评价等新理念新方法的应用,将绿色发展、自主创新、共同富裕、国家安全、风险管理等理念以及投资建设数字化等要求融入可行性研究,推动建立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制度规范。
(二)坚持政府投资项目和企业投资项目分类管理
可行性研究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根据政府投资项目和企业投资项目分类管理要求,明确政府投资项目和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不同侧重。其中,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应突出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财政可负担性,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建设内容、投资规模等,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应突出经济性,聚焦企业自主投资决策所关注的投资收益、市场风险规避等内容,引导企业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财务的可持续性。
(三)坚持以“三大目标、七个维度”为核心内容
围绕投资项目建设必要性、方案可行性及风险可控性三大目标开展系统、专业、深入论证,重点把握“七个维度”的研究内容。其中,项目建设必要性应从需求可靠性维度研究得出结论,项目方案可行性应从要素保障性、工程可行性、运营有效性、财务合理性和影响可持续性等五个维度进行研究论证,项目风险可控性应通过各类风险管控方案维度研究得出结论。
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及编写说明
(一)概述
拟建项目和项目单位基本情况是项目决策机构掌握项目全貌、决定是否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内容。
“项目概况”是对拟建项目的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和规模、总体布局、主要产出、总投资和资金来源、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内容的阐述,为项目决策机构对拟建项目的相关事项开展分析评价奠定基础。
“项目单位(企业)概况”是对项目单位基本信息的阐述,为项目决策机构分析判断项目单位是否具备承担拟建项目的能力、国有控股企业是否聚焦主责主业等提供依据。拟新组建项目法人的,提出项目法人组建方案。政府资本金注入项目还需简述项目法人基本信息、投资人(或者股东)构成及政府出资人代表等情况。
“编制依据”主要说明拟建项目取得相关前置性审批要件、主要标准规范及专题研究成果等情况,为相关研究评价和数据提供来源和支撑。
“主要结论和建议”简述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建议,必要时可进行列表展示。
(二)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项目建设背景”主要简述项目提出背景、前期工作进展等情况,便于项目决策机构掌握项目来源、工作基础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等。说明项目投资管理手续办理情况,如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文物保护、矿产压覆、水土保持、地震安全性评价等行政审批手续,以及相关手续取得的保障条件。
“规划政策符合性”应体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从扩大内需、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碳达峰碳中和、国家安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等重大政策目标层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评价项目与战略目标、政策要求的一致性。
“项目建设必要性”主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展开分析,研究项目建设的理由和依据。对于主要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非经营性项目,应进行社会需求研究,通过对项目的产出品、投入品或服务的社会容量、供应结构和数量等进行分析,为确定项目的目标受益群体、建设规模和服务方案提供依据。
(三)项目需求分析与产出方案
“需求分析”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家和地方标准规范以及项目自身特点,通过文案资料、现场调研、数字化技术等方法,分析需求现状和未来预期等情况,研究提出拟建项目近期和远期目标、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总量及结构,为研究确定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提供支撑。对于重大项目,应立足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研究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畅通循环,论证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企业投资项目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应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需求分析”,更多从“项目市场需求分析”、市场竞争力等角度研究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出方案”在需求分析基础上,阐述拟建项目总体目标及分阶段目标,提出拟建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明确项目产品方案或服务方案及其质量要求,并评价项目建设内容、规模以及产品方案的合理性。企业投资项目还要研究“项目商业模式”,分析拟建项目收入来源和结构,判断项目是否具有充分的商业可行性和金融机构等相关方的可接受性,并研究项目综合开发等模式创新路径及可行性。
(四)项目选址与要素保障
“项目选址或选线”应坚持国土空间“唯一性”要求,从规划条件、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方面,以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规则为基本依据,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生态红线保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作为方案比选核心要素,对拟定的备选场址方案或线路方案进行比较和择优。选址方案研究应鼓励公众参与,充分考虑不同影响和风险因素的早期筛查判断和初步分析成果,并结合利益相关方的诉求或建议反馈,完善和优化选址选线方案。
“项目建设条件”主要分析拟建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交通运输、公用工程等支撑项目建设的外部因素。
“要素保障分析”包括土地要素保障,以及水资源、能耗、碳排放强度和污染减排指标控制要求及保障能力等。对于新占用土地的投资项目,应当明确拟建项目场址或选线的土地权属、供地方式、土地利用状况、矿产压覆、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情况。对于涉及新增占用耕地的项目,应明确耕地占补平衡落实方案。对于涉及耕地、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的项目,开展节约集约用地研究,评价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根据“要素跟着项目走”原则,重大项目应根据法规政策要求,提出要素予以特别保障的方案。企业投资项目应鼓励市场化配置资源,重点分析项目亟需的用地、用能、碳排放等要素的可得性。
(五)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建设方案主要从工程技术方案及工程实体建设的角度研究工程可行性,在绿色低碳、节约集约、智慧创新、安全韧性等方面加强比选。为有序推进项目实施,建设方案要对项目组织实施、工期安排、招标方案等进行分析,明确“建设管理方案”,并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研究提出“数字化方案”,促进投资建设全过程数字化应用。同时,要对项目“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的合理性、先进性、适用性、自主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进行多方案比选,研究工程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根据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全面节约资源等要求,“工程方案”应重视节约集约用地、绿色建材、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装配式建筑、生态修复等绿色及韧性工程相关内容。
“用地用海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对于投资项目涉及土地征收或用海海域征收的,明确征收范围、土地现状、征收目的、补偿方式和标准、安置对象、安置方式、社会保障、补偿(安置)费用等内容。其中,土地征收涉及补偿和安置等内容,用海征收一般只涉及补偿,不涉及安置。项目土地征收需要采取集中安置的,应提出集中安置点规划设计方案。项目采取过渡安置方式的,应明确过渡期限等,并分析其合理性。项目用地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应保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六)项目运营方案
可行性研究要改变“重建设、轻运营”的做法,强调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方案优化和系统性论证,既要重视工程建设方案可行性研究,也要重视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方案可行性研究。同时,还要结合项目的工程技术特点,遵循有关部门颁布的各类运营管理标准(包括强制性标准和参考性标准等),确保满足产品或服务质量、安全标准等要求。
运营方案要重视研究“运营模式选择”和创新。政府投资项目要评价市场化运营的可行性和利益相关方的可接受性,企业投资项目要确定“生产经营方案”,突出运营有效性。项目运营需要研究“运营组织方案”,并制定项目全生命周期关键绩效指标和绩效管理机制,提出项目主要投入产出效率、直接效果、外部影响和可持续性等绩效管理要求,即“绩效管理方案”。
项目运营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提出“安全保障方案”,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和应急管理要求,强化运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政府监管要求。
(七)项目投融资与财务方案
项目投融资与财务方案是在明确项目产出方案、建设方案和运营方案的基础上,研究项目投资需求和融资方案,计算有关财务评价指标,评价项目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持续能力,据以判断拟建项目的财务合理性,分析项目对不同主体的价值贡献,为项目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财务管理提供依据。
可行性研究阶段对项目“投资估算”的准确度要求在±10%以内,以切实提高投资估算的精度,为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提供依据。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估算应依据国家颁布的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和指标进行编制。投资估算要充分考虑项目周期内有关影响和风险管理的费用安排,如环境保护与治理、社会风险防范与管控、节能与减碳、安全与卫生健康等相关建设投入和费用支出等。
对于政府资本金注入项目和企业投资项目,“盈利能力分析”是项目财务方案的重要内容。项目“融资方案”是在对项目自身盈利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项目的可融资性,以及采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发行产业基金、权益型金融工具、专项债等融资方式的可行性。债务融资的投资项目要重视评价债务清偿能力;如果项目经营期出现经营净现金流量不足,还应研究提出资金接续方案,重点评价项目财务可持续性。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重点是现金流分析,通过相关财务报表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等指标,判断投资项目盈利能力。财务收入是构成投资项目财务现金流入的主要来源;成本费用是项目产品定价的基础,也是项目财务现金流出的主要构成。对于没有营业收入的非经营性项目,可不进行盈利能力分析,主要开展项目建设和运营阶段资金平衡分析,提出开源节流措施。如果营业收入不足以覆盖项目成本费用,应研究提出可行性缺口补助方案。
为了适应投资项目融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融资方式复杂化的变化,项目“融资方案”研究需要强化对融资结构、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等的分析。政府投资项目要从公共财政角度分析论证财政资金支持的必要性、支持途径和方式,以及资金筹措替代方案等,关注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企业投资项目要关注项目业主、出资人、股东合法权益和价值实现,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设计合理的投资模式和融资方案,评价项目的可融资性。综合性开发项目需要关注项目潜在综合收益,拓展项目市场化发展空间。基础设施项目应根据需要,研究项目建成后采取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实现项目投资回收的路径。
“债务清偿能力分析”是论证项目计算期内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量,按照债务偿还期限、还本付息方式偿还项目的债务资金,从而判断项目支付利息、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政府投资或付费类项目还要分析评价当地财政可负担性和是否可能引发隐性债务等情况。
“财务可持续性分析”是根据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综合考察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度的投资活动、融资活动和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各项现金流入和流出,计算净现金流量和累计盈余资金,判断项目是否有足够的净现金流量维持项目的正常运营。
(八)项目影响效果分析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重视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外部影响效果的评价,并注意与节能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专项评价的结果相衔接。
“经济影响分析”是从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利用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或经济费用效果分析等方法,评价项目投资的真实经济价值,判断项目投资的经济合理性,从而确保项目取得合理的经济影响效果。重大投资项目还要分析其对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的影响。
“社会影响分析”主要从项目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社会效益和社会接受性等方面,研究项目对当地产生的各种社会影响,评价项目在促进个人发展、社区发展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并提出减缓负面社会影响的措施和方案。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是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分析拟建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现状,评价项目在污染物排放、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敏感区等方面的影响。
“资源和能源利用效果分析”是从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循环经济等角度,分析论证除了项目用地(海)之外的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出关键资源保障和供应链安全等方面的措施,评价项目能效水平以及对当地能耗调控的影响。
“碳达峰碳中和分析”通过估算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的年度碳排放总量和强度,评价项目碳排放水平,以及与当地“双碳”目标的符合性,提出生态环境保护、碳排放控制措施。
此外,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需要,还可以开展安全影响效果论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安全效益相统一。
(九)项目风险管控方案
可行性研究应重视风险管控,确保有效规避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风险识别与评价”主要是识别项目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因素,包括市场需求、要素保障、关键技术、供应链、融资环境、建设运营、财务盈利性、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领域的风险,并分析评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提出规避重大和较大风险的对策措施及应急预案,即“风险管控方案”和“风险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投资项目风险管控机制。
重大项目应当对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调查分析,征询相关群众意见,查找并列出风险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方案措施,提出采取相关措施后的社会稳定风险等级建议。可能引发“邻避”问题的,应提出综合管控方案。要通过深入分析评价,论证相关风险管控方案能否将项目各种风险均降低到可接受的状态。
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与投资决策其他手续的关系
(一)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议书的关系
政府投资项目建议书重在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主要对项目的功能定位、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投资匡算、资金筹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初步分析,为后续开展可行性研究提供基础。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研究项目建设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贯彻多方案比选理念,对项目的建设规模和内容、建设方案、运营方案、融资方案、财务方案、外部影响和效益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分析,为政府投资决策提供依据,是项目建议书的深化研究。政府投资项目建议书的编写,可参考《通用大纲》,并对相关内容予以适当简化。
(二)与企业投资项目申请书的关系
企业投资建设属于政府核准目录范围内的项目,须按照规定向核准机关提交项目申请书。项目申请书主要基于可行性研究的成果,重点分析企业投资项目在符合发展建设规划、技术标准和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可能产生的资源利用、公共利益等外部影响,旨在获得项目核准许可。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也为项目申请书提供编写基础,可行性研究相关成果可以转化为项目申请书相关内容。